疫情防控下的健康码将面临怎样的风险
在我国当下,都在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,以公共场所扫码入内、流调排查、核酸检测、居家隔离等举措阻断疫情传播链,实现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,这其中都离不开防疫健康码的功劳。
无论是行程信息、核酸情况、疫苗接种情况,都能在健康码应用中进行显示出来,并且与个人信息“一对一”挂钩,覆盖范围广、数据采集量大,这也使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更加精准、科学、有序。正因如此,健康码业务系统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众矢之的。
健康码作为一款网络应用程序,其不可避免会出现漏洞等薄弱环节,攻击者便会趁虚而入,通过各类Web攻击手段,试图获取系统的后台管理权限。一旦得手,便可随意篡改用户的健康状态、行程信息等数据,扰乱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,造成恐慌情绪蔓延;健康码业务系统覆盖范围广、数据承载量大、日常访问量巨大,因此,系统超载、遭遇各类网络攻击及数据泄漏是其常见的安全风险,需重点关注。
一般来说,系统崩溃可能存在两种情况:
一是因为突发情况导致的高峰访问,服务器因容量不足而无法承载突然激增的访问量导致崩溃;
二则是因为遭遇了大规模DDoS攻击,攻击者通过操纵“肉鸡”同时对服务器发起请求,导致系统瘫痪。无论如何,出现系统崩溃、业务中断等情况,在人流量巨大的重点时期,都会造成秩序混乱,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。
一方面,网络黑产会利用撞库、Web攻击等手段盗取健康码业务系统中的隐私信息;另一方面,也可能存在“监守自盗”的情况出现。健康码的使用需要实名注册认证,因此,业务系统后台中存储着数量庞大的公民隐私信息,是网络黑产眼中的“肥肉”。因此这些泄漏的信息可能会在暗网进行出售贩卖,或被用于网络诈骗,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。
因疫情突发等情况导致的访问量剧增,考虑在健康码系统本身的容量中是否能够容纳:
一是需要对系统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,确定充足的系统容量,以应对实际的高峰压力,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而无备”。
二是通过部署SCDN服务,一方面通过内容分发技术缓解业务压力,另一方面其安全防护能力可对攻击IP进行过滤,有效应对因DDoS攻击导致的业务中断问题。
三是需做好应急预案,进行系统备份,一旦系统崩溃,能够快速切换备用系统,及时恢复业务运行。提升健康码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御敌于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