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组
一维数组
- 一维数组的创建
-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
- 一维数组的使用
-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二维数组
- 二维数组的创建
-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
- 二维数组的使用
-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数组作为函数参数
- 数组名
- 冒泡排序函数
一维数组
一维数组的创建
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。数组的创建方式:
例1:创建一个整型10元素数组
错误示例:错误原因是count是变量,数组大小[ ]须使用常量
一维数组的初始化
初始化是指,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赋初始值。
例1:不完全初始化,剩下的元素默认初始化为零
例2(易错):sizeof和strlen的区别
sizeof
- 是操作符。
- 计算arr所占空间的大小(单位:字节)。
- 7个元素(包含末尾\0)×1字节=7字节
strlen
- 是库函数,使用得引用头文件。
- 求字符串的长度,在\0之前停止计数。注意只能是字符串。
- 答案为6
进一步对比练习:
一维数组的使用
数组名[ ],即可使用数组。注意数组编号从0开始。
例1:
例2:
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用代码实现:
运行结果:
不难发现,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上一个元素加4。
结论:一维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。
二维数组
二维数组的创建
例1:
二维数组的初始化
例1:第1行按顺序放完,再放第2行。剩下的元素默认初始化为零。
例2:两个{ }的表示方式
例3:二维数组初始化不能省略列[ ]中的常量,行[ ]中常量可以省略
二维数组的使用
数组名[ ][ ],即可使用数组。注意数组编号从0开始。
例1:
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用代码实现:
运行结果:
不难发现,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上一个元素加4。
结论:二维数组在内存中也是连续存放的,先存完第1行,再存第2行,以此类推。
进而得到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之间的联系:
数组作为函数参数
数组名
易混淆:
结论: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(有两个例外)。
例外1:sizeof(数组名),此时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,sizeof(数组名)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(单位:字节)。
例外2:&数组名,此时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,&数组名取出的是整个数组的地址。注意,数组的地址表面上也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,但
&arr+1
输出值和&arr
相比增加了1C,即28(7个元素×4字节)。
冒泡排序函数
冒泡次数=总元素个数-1
上述代码是错误的。
原因在于arr是数组,数组传参时传递过去的并不是数组本身,而是arr首元素的地址,即&arr[0]
。那么,在函数bubble_sort中,sz的值恒为1,导致无法进入冒泡排序的for循环。
改进方法:令sz为函数的输入值,即在外部进行sz的运算,代码如下
上述代码虽然正确,但仍有优化的空间。实际上,一旦出现一整趟都不交换,就说明冒泡排序完成了。
优化代码:在冒泡函数中加入一个判断项
注意:break语句只能用于循环语句(for和switch)或开关,在if语句中不能使用。